新闻中心

大家谈碳 |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戴彦德:绿色转型的核心是能源转型+产业转型

发布时间:2024 - 12 - 19 浏览次数:194

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日前在深圳举行,来自政府、学界、产业界的专家代表出席论坛,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这一论坛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对话文字稿)

王东(主持人):全面绿色转型已成为共识,能源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其具体作用究竟体现在哪些层面?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复杂背景下,涉及能源安全及能源绿色转型升级等关键问题,其核心要点何在?望戴所长能为我们详尽阐述。

戴彦德:绿色转型的核心要素何在?实际上,在关于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转型相关文件中已有明确阐述,即能源转型与产业转型。

近年来,我国在能源转型方面围绕碳中和目标取得了显著成就。如邹院士所述,今年上半年我国便已完成了2030年的太阳能和风能装机目标,这一发展速度超乎预期。此外,在交通领域,全社会电动化转型步伐迅速,上月全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50%,深圳更是以超过70%的渗透率引领全球。同时,工业部门也涌现出氢能炼钢、无碳甲醇以及二氧化碳炼钢等突破性技术。在碳中和目标下,农村地区亦取得显著进展。以工程院兰考项目为例,兰考作为焦裕禄同志曾工作过的地方,已基本实现能源由远及近的转变,全社会用电量90%以上来自可再生能源,且均为本地生产。这充分展示了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国家独立、区域自给—的实现路径

自碳中和提出以来已逾四年,低碳发展理念更是提出十数年之久,其间取得的成就斐然。然而,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亦超出预期。新世纪初的十年间,我国能源消费量从每年15亿吨增至36.1亿吨,年均增长1.2亿吨;第二个十年则增至49.8亿吨,年均增长1.4亿吨。而近三年间,能源消费量分别增长2亿吨、2亿吨和3亿吨。尽管“十四五”期间的绝对指标已完成,但相对指标的实现难度依然较大。面对此局面,中央已明确指示,简而言之,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发展模式需转变,二是供应模式需更新,三是生产模式需变革,四是生活模式需减少消耗。

发展模式转变意指我国经济需摆脱对出口的高度依赖,改变在全球贸易链中的低端地位。当前,我国直接和间接出口的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包括钢铁等高能耗产品。同时,新能源产品的出口亦带来大量能耗。因此,需转向知识经济、文化经济、创意经济、数字经济以及围绕碳中和的科技创新等领域,实现出口结构的优化。供应模式更新则是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应用。生产模式变革则是指在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的赋能下,提升传统产业的节能潜力,降低能耗。我国2050年人均GDP目标为4万美元,但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因此节能成为首要任务。最后,生活模式减少消耗则要求民众提高节能意识,避免浪费。

综上所述,绿色转型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发展新能源为根本途径,但提高能源效率同样关键。对中国而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前提,提高民众节能意识、避免浪费则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