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碳|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杜平:要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潮中占领制高点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日前在深圳举行,来自政府、学界、产业界的专家代表出席论坛,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这一论坛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在10月28日举行的论坛高端对话环节,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杜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原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黄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戴彦德,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康艳兵参加了对话。
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其中,在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方面,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杜平表示,意见的出台首先是中国自身要加快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需要。
他认为,高质量发展轨道有很多特征,新质生产力、新的产业体系的建构,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和内在需求。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围绕重要的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全民健康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另一方面,文件的出台也是在总结近年节能减排、降碳减污、扩绿方面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更高要求。
其次,意见的出台是我国参与引领国际绿色转型重大进程的需要。目前,我国提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施工图、路线图,围绕低碳化、绿色化,出台了规划、政策、指导意见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形成了宝贵的中国解决方案。
此外,意见是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绿色低碳技术,中国要提前布局,在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低碳化相结合的创新潮流中,抢占技术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