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碳”行动-大咖谈⑥ | 从心开始,点绿成金
聚焦“双碳”行动-大咖谈⑥ | 从心开始,点绿成金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法国、美国、奥地利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对纠缠光子的实践给予表彰,证明对开创性的量子信息科学的肯定和表彰。这代表了当下世界观的改变,从牛顿的确定可控制、可预测的力子实体世界观走向了量子的不确定、模糊、不可控、不可预测,会带来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
从典型的工业思维对地球是个没有生物的物质构成,用来开采使用的资源我们的科技不断探讨如何更高效、更低廉、更全面、更穷尽无限可能的使用地球资源到生态文明的思维,把地球当成生命是有意识的,意味着所有的生命要尊重自然规律使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人的底层意识能量也从恐惧100分骄傲之间的工业能量值到了生态文明勇气和爱,也就是说一个世界充满着物质,利益,争斗丛林法则到爱何而不同,天人合一的事件,其实回到老祖宗讲的,所以总书记说文化自信。
这样的思维方式的变化会带来现实生活当中的双碳问题。美国加尼福尼亚消防站有一盏115年还在使用的百年灯泡,一直在网络上直播,生动展示了工业思维之下的工业文明背后的商业逻辑就是人为设计寿命,我们不断需要不乱刺激消费,要规模,用规模消耗资源获得利益,他是这样的商业逻辑,所以我们工业文明极大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本来碳是生命的有机元素,结果成为了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话题。
地球上的城市是商业文明最集中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千层一面,建筑是最大的工业品,它就像没有表情的城市脱离了地狱文化传承,千层一面,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疾病,也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消耗,建设活动消耗了自然界资源获得的50%,工业革命以来的碳排放增加了3600多倍,中国建筑全过程的碳排放占国家总量超过51%,其中建材是工业碳排放,运输放在了交通,建造和运行放在了建筑碳排放当中。它带来的代价就是每小时灭绝3个物种,每天75个物种从地球消失,当我们人类在发展的时候,我们说新冠是病毒,也许地球上许多生物觉得人类才是最大的病毒。
这样的代价之后,地球自然在平衡,冰川融化,炎热高温,森林山火,海啸台风,甚至疫情,未来的路会在何方,今天我们谈论“碳达峰、碳中和”,实际上已经到了生存边界,地球生态平衡破坏的边界,未来的路要转型发展,总书记也说绿色转型发展要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生活的推动,我们理解转型之路要从新开始,要从转念开始及今天的心就是念,我们转念,未来的路才能转起来,如果今天我们还停留在物质财富,把精力放在宝贝上面,就是贪。
我们在实践当中有人问我,说做绿色建筑有什么补贴,节能有什么好处,碳有什么奖励。我经常问他们,佛教徒从来没有人补贴肉的差价,基督徒从来没人给他午餐费,他每一个礼拜都要去教堂,为什么,是他的信仰。为什么我们做绿色低碳对地球的爱需要政府的补贴才肯去做。所以这是一个念,城市的低碳发展当中产业交通能源建筑生产生活是很大的碳排放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是一个环境,是碳汇,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是我们可以有碳捕捉技术,共同组成了城市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体,必须是动态平衡,城市是让人的生命飞起来的地方,产业高效,资源利用高效,有经济,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经济使自然环境全部破坏,所以低碳化发展当中我们的建筑,我们的城市规划实际上必须和公园、山水林田湖系统合成,自然是有规律的,当我们从地球获取超过了10%我们就破坏了,我们今天讲双碳问题,需要重新定义建筑,再次审视城市,不是工业城市的产物,建筑不是最大的工业品。碳达峰经济不峰顶,碳中和人民更幸福,是要杀出一条血路的,需要我们思维创新,路径更新,技术突破,实践是王道。从哪里找路。
量子物理是现代科学,老祖宗千年以前告诉我们“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们看到的地面装饰材料等等都是利益,可以交易,但对人最有用的是看不见的空间。总书记也说房住不炒,实际上要回归到建筑为人所用,建筑对自然来讲更是城市的山,必须可呼吸,能跟自然相应,我们把山推平做城市的高层建筑,但是山会影响风,风会影响水,会破坏整个系统。我们都知道蝴蝶效应,亚马逊蝴蝶煽动翅膀可能带来海啸。绿色建筑是城市的青山,之所以叫绿色,就是有生命体,在全生命周期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一批同步和世界接轨,在规模化推动绿色建筑,并且我们是政府强烈推行,深圳也有绿色建筑条例,新建建筑都会强制。国家标准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以及创新技术应用上给建筑分成了基本级、一星二星三星四个等级,深圳的条例也对性能进行了评估验证,必须进行销售和运营,这是一个真正的城市建设里面的本质创新。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人们在建筑内渡过的时间超过87%,一栋大楼的相关成本里90%是员工的薪水,员工的工作状态会决定公司的大多数成本,也有专家研究人一生62.5%的疾病跟建筑有关,太多的工业品铺在地上,挂在墙上,吊在顶上,把人民币铺在地上都没有它贵。我们要反省我们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美国哈佛大学2016年的研究表明,在绿色建筑里工作的人们思考能力、计划能力得分高出25%以上,可以通俗理解为劳动效率提升25%以上,晚上回家睡的更香。
当财富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的心安实际上是更重要的,幸福的感受是更重要的,绿色建筑的价值从资源节约理念到提升建筑质量、生活质量的改变,共享生命的精彩到重塑人居价值观,这是最根本的做法,并不是简单的维护结构做一点海绵技术的堆积形成的。点绿成金从赛道变换出发,时间是王道,任何改变,从思想突破,还要从技术出发,还有能够从政策体系当中完整走出来。当在工业思维之下,我们对建筑是从建筑节能、维护结构、空调设备的能效到能源系统、区域电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物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和体系,从而做可评价的能耗和低碳指标求的可持续发展,仍然是非常需要的,也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所以需要思维方式转变,对健康高效的关注到以人为核心,当来到物联网时代,AI能够很大量技术支撑之后,我们能够智慧控制,柔性调节,时空运行,带给我们可感知的生活,真正走向可持续的发展。
回到人的幸福本源,所以能呼吸会生长有故事的绿色建筑是建科院我们一直在推行的,从听视味觉嗅觉触觉,当我们列出来的所有指标都研究了基础措施,有100多项非常成熟的可以在整个行业采用实现并且带来产业的,它从安全适用舒适环境经济性上有可测量,可复制,可交易的性能指标,将会改变房屋价值的评估体系和今后房价租金的交易体系,今后的孩子们选公司不仅仅选年薪,还要选城市,更要选办公场所是不是好玩,是不是有趣,是不是能让他快乐幸福,今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哪里,资本就会去哪里,人会去哪里,人会去绿水青山的地方,因为只有生命是有限的,这就是绿水金山成为金山银山的底层经济逻辑。
绿色先锋城市最早开始推绿色建筑,建科院从自己的大楼开始不断在做,当建筑富有生命,城市就会从增长成为生长。18年前我们的总部大楼作为中国第一个拿到中国房地产红本建筑,做了无数探索,尝试,做成了生活方式的体验,员工可以带小孩上班,我们楼上有绿植。
在这个湖的对岸,我们建科院自己投资建了一个研发基地,九年前开始研究选址落成,现在已经完成了验收,有机有趣的绿色生活实验室,跨界共研零碳平台。如果说我们的总部是建科院自己使用,那么这座楼6万多平米的园区就是建给行业、建给城市,我们没有大门,没有围墙,全部敞开,也是中美两国清洁能源的联合示范项目,首个走出实验室,规模化应用的全直流,光储直流项目,很感谢供电局,这是我们完成验收走出来的,是柔性曲线调出来的,随时可精准交易的,并不是发电上网这么简单的事情,突破非常多的技术难题和政策边际等等。本身就是模块叠合,八个模块,横向四个,纵向四个,有面向社区建筑,既然超低能耗,也有近零能耗,全部用了钢结构,本来100米的楼是不用钢结构的,但是钢结构是低碳材料,可以省40%到50%的含量,重复使用。内胆与外表皮分离,管线与墙体分离,有生命的东西一定会适变应变和生长,我们在三楼既可以做流水线,做试验线,也可以做论坛,一成为都市农场,现在是双年展的分会场,现在正在展览当中,也欢迎大家去指导,使用过程当中可以不断变化,钢结构给我们提供了更大更高的空间,所以对建筑材料的使用,将来可能家具就是隔墙,并不是砖才是隔墙。挑战在不断试验当中,现在我们只能用自己发的太阳能供5000平米的模块,我们非常期待。如果低碳城将来有直流母线进来,那我们所有的都能做直流建筑,主动降低能源需求,我们没有一根燃气管,全部是电气化,所以使年碳排放量能够优于深圳的近零排放目标,现在还没有全域使用,没有全域使用就不敢说我们做到了,所以大家一起来检验,大家一起来尝试,一起来实验。香和车房蔬果花密营造三有空间,40分钟新鲜蔬菜水果到口中,5分钟生活圈。当小汽车不再成为身份的象征,财富的标志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反省为什么要憋着尿呼吸着肮脏空气把生命消耗在路上。北上广深的白领通勤时间平均超过2.7小时,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汽车四个轮胎去掉,在轨道交通上就是个人公交系统PRT。特斯拉车门是像翅膀一样会开,也许有一天飞起来就是空间器,当汽车不在路上,汽车的停留不再跟人抢土地的时候,我们的城市也许又是一种形态,工业还是发展,只是变化方式。
我们有老幼模块,幼儿园、养老公寓,我们不叫养老公寓,我们叫“601俱乐部”,60岁后生命重新开始1岁。还有专家工作坊等等,城市里面所有的种植景观都可视,和平时期给鸟吃,危难时期救人命。我们整个楼能够在城市断水断电断供情况下供6000人保持72小时生存救援时间,更为韧性,未来安全更重要,同时也是对周边敬畏和社区共建。当时我们的设计方案是和周围的农民兄弟们一起搭乐高,切泡沫块搭建起来的,所以今天他们帮我们做保安、清洁的时候,我们像自己家里一样无比热爱。我们共融,没有大门,没有围墙,大家非常和谐在这里,所以适应于当下,适变于未来。
运用共享思维方式,土地公有,房产工艺的时候,场景效能,绿色产业是未来城市从房地产走向时空运营的通道,城市提升效率,用户提升品质,产业提供平台,为城市输出模式,这是我们当年特别想为低碳城做的顶层设计,当时在唐杰市长的带领下,我们很多团队一起在13年前就有这么一个梦想,今天我们看到它还在实施当中,无比欣慰。这个想法也带进了我们为雄安做的雄安研究和实践当中,没有深圳13年前的探索,也没有今天我们能为雄安做的贡献。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完美,虽然有很多困难,我们是一群普通人,普通人家出来的平凡人,但是只要我们肯努力转念,这个时代的城市给了我们无限机会,建科院也从30人的事业单位走向了上市公司,在全国做了非常多的案例。当绿色成为信仰,低碳是结果。不是为了低碳换一种方式去谋利,马思诺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重新开始,方能点绿成金,回到原来有未来,追求生命的精彩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开诚共享,明德向善,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