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碳中和智库 | 杜祥琬院士:可再生能源应“分布开发,就近消纳”

发布时间:2023 - 07 - 03 浏览次数:2141

碳中和智库 | 杜祥琬院士:可再生能源应“分布开发,就近消纳”

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



微信图片_20230704100912.jpg
图:2019年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
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杜祥琬 




微信图片_20230704100917.png

6月能源杂志发表《激辩大基地》一文,提出了如何发展我国风光能源的重大问题。


大基地的思路是“以建设大型风光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煤电为支撑,以特高压线路外送,外送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这是“集中开发,远方消纳”的思路,显然这个思路无法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我的建议是,按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可再生能源,其特点是分布式,上述的八个字的思路似应改为“分布开发,就近消纳”,解决其波动性的路径应该是“风光氢储”。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空间格局应该是提高中东部能源的自给率,中东部是我国能源负荷的重头戏,解决的思路应该是首先身边取,实在不夠再辅以远方來。河南兰考的能源革命试点经证明了这个思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西北部丰富的风光能源应主要用于发展西部的经济,同时国家必要的高耗能项目(如数据中心),也可放在西部,既有利于西部发展,又可充分利用西部能源就地开发和就近消纳,也可缓解我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


似应改变多年来西电东送的思路,不排除一部分西电东送,但中东部能源首先要身边,这是可再生能源逐渐担当大任时代应树立的观念。


总之,应由“分布开发,就近消纳”,取代“集中开发,远方消纳”。这事关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认真思考讨论。

微信图片_20230704100921.jpg



微信图片_20230704100929.gif



延展阅读:

微信图片_20230704100935.jpg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碳交易与气候投融资论坛  

杜祥琬院士主题演讲:《碳中和目标下绿色发展与展望》原文节选


实现双碳目标的八大战略:

第一,节约提效优先战略;

第二,能源安全战略;

第三,非化石能源替代战略;

第四,再电气化战略;

第五,资源循环利用战略;

第六,固碳战略;

第七,数字化战略;

第八,国际合作战略。




实现双碳目标的八个抓手:
第一,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为此,我们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控双高产业,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战略,同时要完善产业空间结构布局,
第二,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和基础;
第三,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妥实现电力行业净零排放。现在煤电首先要做好发电主力,同时加快煤电灵活性改造,实现存量煤电安全有序的清洁利用,平稳过渡到存量替代阶段,储能助力新能源消纳与稳定,近期着力发展抽水储能,保证电力平衡和系统的惯量,中远期大力发展电化学,压缩空气、制氢、飞轮等多种类型的新型储能,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消纳新能源。建立完善的容量补偿机制和辅助服务市场,完善电力预警机制,利用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等辅助新能源消纳;
第四,以电气化和深度脱碳技术为支撑,推动工业部门碳排放有序达峰和渐进中和;
第五,通过高比例电气化实现交通工具低碳转型,推动交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运输工具尽可能电气化,铁路电动化,推动内河航运船舶电气化替代。航空燃料开发,推进持续航空燃料低碳化,氢燃料电池等航空燃料替代。
第六,以突破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为重点,实现建筑用电用热零碳排放。加强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改造与延寿,倡导节约优先,避免大建,加强建筑节能改造,突破和应用新技术;
第七,做好碳移除。多措并举发展碳汇,首先是林业碳汇,加上碳捕集与封存CCS、CCUS等技术,2060年可以实现26亿吨的碳移除能力。我们要加大产业培育,推进碳汇和CCU、CCUS的示范,健全政策和制度体系;
第八,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健全减污降碳的统筹融合战略。完善碳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