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技术项目路演】四川猛犸半导体:给玻璃披上全透明“发电外衣”
“看似和普通玻璃无异,但只要有光,这块玻璃就能自己发电。”10月29日,在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一块来自四川猛犸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猛犸半导体”)的“神奇玻璃”吸引了不少目光。
“我们通过在玻璃上覆膜来改变其功能特性,最终赋予传统玻璃全新生命力。”在论坛上举行的绿色低碳技术项目推介会上,猛犸半导体总经理蒋玉东介绍了玻璃“发电”的奥秘。
如今,从建筑幕墙到汽车天窗,玻璃的应用随处可见。出于对环保节能的追求,普通白玻璃已升级为目前广泛应用的节能low-E玻璃。而猛犸半导体在此基础上继续加码,专注研发更加“绿能”的透明太阳能发电Low-E玻璃。
蒋玉东表示,其实“发电”的不是玻璃,而是一层薄薄的碲化镉薄膜,其平均膜层厚度不到1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20。肉眼不可见的薄膜,内里却包含背电极层、背接触层、前缓冲层等,再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为传统玻璃带来全新应用。
据介绍,目前市面上发电玻璃基本为不透明或非全透明,而猛犸的核心技术是全透明发电玻璃,光电转换率则做到了8%(正面6%,反面2%)。光电转换效率是衡量一块玻璃“发电能力”的核心指标,为达到这8%,猛犸科技已前后研发十年。目前,公司仍在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蒋玉东介绍道,即便在室内弱光环境下,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玻璃,每年能发电50到150度,按最低30年生命周期计算,总发电量达1500度-4500度。
据悉,猛犸半导体深耕玻璃的高科技“外衣”,不断挑战建筑光伏一体化的最后一块天花板。针对光伏面板清洁成本高的问题,公司研发出具有长寿命、超亲水、自/易清洁特点的晶钻玻璃。“对这种玻璃来说,雨和风就是最好的清洁方式,每平方米每年能节约成本20元左右。”蒋玉东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发电玻璃和晶钻玻璃可以进行功能结合,实现1+1>2的效果。
资料显示,猛犸半导体拥有一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数十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30余项,其中50%为发明专利。目前,公司领投成立了山东猛犸新能源有限公司,并在聊城开发区建设了年产300万平方米全透明太阳能发电玻璃产线项目,总投资50亿元。
此次是猛犸半导体第一次参加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蒋玉东表示,他们已经在现场和一些深圳本地幕墙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而且公司正在联络和送样的客户有不少在深圳。论坛上,团队和不少专家、同行畅聊了未来的低碳示范项目和应用场景,此行可谓收获颇丰。“真正将低碳从政策引领性概念或技术逻辑,转化为产业化落地,深圳是我见过相关应用最多的地方之一。”蒋玉东告诉记者。
据悉,猛犸半导体正在深圳筹备设立营销中心。“所有做创新的人都应该来深圳,所以我们来了!”蒋玉东说。